法制網訊 記者於澄 通訊員馮雷 孫明春 近日,明德法律文化沙龍第13期“禮制與憲制:儒家思想的現代審視”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。本次沙龍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律文化研究中心、北京市法學會中國法律文化研究會、曾憲義法學教育與法律文化基金會共同主辦,旨在從歷史學、法學、儒學多角度探求儒家禮制與現代憲制的共通之處。
  本次沙龍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尤陳俊副教授主持,與談嘉賓有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馬小紅教授、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任峰副教授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資深學術咨議謝茂松老師。除本校的老師和學生外,還有許多外校外院的師生慕名而來,沙龍現場座無虛席,甚至有不少同學站著聽完全場討論。
  本次沙龍採用了多名學者對談的新形式。
  馬小紅教授首先從“禮法並治”的角度對該議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。馬小紅教授認為,古代的“禮制”與現代的“憲制”是兩套不同的話語體系,“禮制”是以君王和家長為核心的權威體系,而“憲制”是以保障公民權利、限制權力為核心的體系。但是,這兩套體系又並非截然對立,其中存在某些可以相互通融的地方,都蘊含著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,比如,都致力於建構穩定和諧的秩序。在漢代,正是“禮制”將當時的民眾從嚴厲的秦法桎梏下解脫出來,使平民百姓也有了依據道德標準來衡量和評判帝王、官吏的“權利”。中國古代的謚號,是對帝王、官吏蓋棺定論的制度,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皇權的濫用。從這方面說,“禮制”有與現代法治不謀而合之處。中國的“禮制”之所以能數千年傳承不息,就是因為它是中國古代人心目中的大法,是中國古人判斷是非善惡的共識。禮在中國古代有著創製、複製的作用。這也與現代憲法功能異曲同工。
  接下來,任鋒副教授從兩個層面談了自己的看法:一是重建憲制的自我理解。任鋒老師認為“憲制”是從廣義的、中立的、根本的角度思考政治體的構成問題,然後在此基礎上再思考權力的安頓和規範、權力的制約和個人權利的保障。“憲政儒學”涉及的也是這方面的問題。但從儒家來思考憲制,需要註意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:(1)政治體的道義基礎,在儒學裡面,這方面通過“天人之論” 來表達;(2)禮制的多元綜合治理結構;(3)相維相制而非片面強調製衡的政體結構;(4)精英傾向的士大夫治人主體。二是開展開放的憲制會話。在這一層面,我們不僅要與古人對話,而且要與古典西方以來的西方憲制傳統進行對話,以此來恢復、激活乃至擴展我們對於憲制的理解。
  最後,謝茂松老師針對議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。謝茂松老師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:(1)法律與革命。要理解中國憲法,必須結合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、聯繫憲法的制定過程。社會主義憲政不是特殊主義的,不為中國所獨有的,它具有普遍性。要理解社會主義憲政,如何處理法律與革命、革命與傳統間的張力與協調問題尤為重要。(2)從文明的視野探討依憲治國、依法治國及禮制與憲制。中國古代有無“憲法”是個偽問題,因為“憲法”一詞來自於西方,在中國古代稱為“禮制”。“禮制”是政治的最高原則,也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準則。它涉及的是政治精英、普通民眾道德如何養成的問題,也即如何建立德性政治問題。這也是憲政所要達到的目標。(3)黨與憲法的關係。我國憲法規定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,這不是形式主義的,它反映了歷史的制憲過程。理解中國的憲法、憲政,要與中國的歷史、傳統、制憲過程結合起來;我們不應過多糾纏於形式主義,而要在精神實質上去看待今天的憲政,在深層次上、在實質意義上對傳統進行重新組合與更新。
  馬小紅教授針對兩位老師的發言進行提問。馬小紅教授向任鋒老師和謝茂松老師提出的問題分別是:(1)面對許多不明白“儒家憲政”是什麼的現代人,儒家憲政該如何推廣?(2)為什麼現在的憲法是革命的憲法?現在的憲制是否要向禮制靠攏?任鋒老師回答稱,許多現代人不明儒家思想、儒家憲政,可能源於(1)現代大部分國人熟悉西方話語,而對儒家語言智慧太過陌生;(2)存在解釋性的問題。對於當代中國政治、當代中國法律的理解和解釋,需要利用中國傳統語言,結合新的精神講出來、解釋出來。這一方面,需要學者先去論辯,然後公眾慢慢推進,逐漸達成共識。
  接下來,謝茂松老師向任鋒副教授、馬小紅教授提出問題,其問題分別是:(1)“經制”是否更多體現在操作層面上?(2)西方以個人為中心的憲政與中國傳統禮制這兩套體系如何彌合?任鋒老師答稱,“經制”不僅僅只是操作層面、器的層面,還包含道的層面。它表達的是一個整體秩序性的、憲制性的詞彙。考察“經制”,不能僅僅從文獻層面進行數據檢索,還要看在思想體系中,在進行政治論述、法律論述時,什麼東西真正認證了這個詞彙的內涵。馬小紅老師回答說,現代許多人其實不知道何為“憲法”,原因就在於語言過於西化,與中國傳統脫節。古今中外的法總有相通處,憲政與禮制之間也應有共識,但尋找或接軌需要很長的時間。
  最後,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尤陳俊副教授作總結髮言,認為本次明德法律文化沙龍給大家呈現出一場高質量的學術盛宴,其中不乏學者間的激烈交鋒,儘管三位嘉賓所講是他們個人的學術觀點,但相信與會人員也會從中加深對中國“禮制”與“憲制”的理解。
  (原標題:學者探求儒家禮制與現代憲制的共通之處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r16drrfk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